时间:2023-06-02 20:21:08 | 浏览:30
1300多年前,哈尼族从青海湖一路迁徙,其中一支在云南哀牢山南部定居下来。他们以手中的锄头和犁耙为画笔,在陡峭的山地上画出一条条诗意的曲线。
元阳梯田在摄影圈的名气估计比旅游圈更大。冬春时节,19万亩梯田灌满水,如碎在大地上的镜子,映着天光月影,披着云海残阳,每一个日出日落都有无数镜头守候。我没有长枪短炮,只想走进这幅立体的斑斓画卷里,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来一场沉浸式的梯田体验。
蓝天倒映在水面,形成蓝梯田景观。 (丁子凌/图)
客栈老板见我一副独行侠的模样,只字不提包车,就拿出一份中英双语地图,介绍起箐口-全福庄-坝达-麻栗寨-老鹰嘴的徒步路线。“疫情前我经常给外国游客当徒步向导,尤其是法国人特别喜欢这里,六七十岁的老人家照样跟着走。”我原本只计划徒步坝达-老鹰嘴一段,听老板这么一说,何不从头走起。
次日一早,在浓雾中冻了两个小时也没等到太阳露脸。上午参观完政府斥巨资修建的哈尼历史文化博物馆,到达箐口村时已接近正午。担心徒步沿途无处补给干粮,就在村里先找了家小店吃饭。
热腾腾的红米饭刚蒸出锅,老板强烈推荐一种长得像葱的野菜,切碎后打四个鸭蛋摊成饼。我说一个人吃四个蛋太多了,问能不能只做两个,他说那就摊不成饼了。我说炒碎了也行,不一定非要摊饼,他说那就不是哈尼特色了,语气非常坚决。下锅之前,他还特意端着碗给我展示四个黄澄澄的鸭蛋黄,“你看,一个都不少哈!”
听说我要徒步,老板特意找来纸笔画了一幅超级简易的地图,标出箐口-全福庄途中的几个主要路口。梯田鸭下的蛋确实很香,四个鸭蛋下肚,12点准时出发。
坝达拥有元阳落差最大的梯田景观。 (丁子凌/图)
走出村子没多远,我就置身于绵延到天际的云海之中,顿感人之渺小。层层叠叠的梯田,时而触手可及,时而若隐若现。为了排遣独行的寂寞,我戴着耳机听书,声音常被潺潺的水声盖住,几乎一路都有流水相伴。
水,是整个梯田农耕体系的核心。在山林间徒步,让我对数万亩梯田之水从何而来有了更直观的概念。哈尼族遵循“要种梯田在山下,要生娃娃在山腰,要祭寨神在山头”的古训,将山顶的莽莽森林作为水源保护林和薪柴来源地。森林这座天然水库所涵养的水,经溪流、瀑布穿过山腰的村寨,被沟渠截流后层层向下注入梯田。通达的沟渠系统将梯田之间串联起来,并由“赶沟人”疏通维护,防止水流受阻。
不过,徒步沿途也遇到梯田旱化的现象。有些是因为弃水稻改种玉米等收入较高的经济作物,有些则是村民去外地打工而将梯田撂荒。当地人和年年跑元阳的摄影老炮也都感慨,现在梯田较十年前确实明显少了。
这条徒步线路几乎全程都是一米多宽的石板路,难度并不大。途中不时与犁田的农人、背着竹筐的妇女、在田埂间嬉戏的孩童相遇。然而半天下来,我没有碰到一个徒步者,沿途的垃圾看起来也许久无人清理了。村寨附近立有路标,看好下一站的大方向基本不会迷路。途中有两次,我因贪恋美景而偏离主路,走出一段后发现脚下越来越泥泞,拄着登山杖也寸步难行,赶快及时折返。想想村民每天到田里上工都要深一脚浅一脚地跋涉往返,着实辛苦。
徒步时,被这片多彩的梯田吸引而走错了路。 (丁子凌/图)
下午三点走到坝达村,这里拥有元阳落差最大的梯田景观,3700多级天梯,从河谷一直延伸到海拔2000多米,气势恢宏。站在视野开阔的观景台上迎风远眺来时路,箐口和全福庄尽收眼底。
继续向前经过麻栗寨,再走一段车行道就到了悬崖上的老鹰嘴。老鹰嘴并非村寨,而是矗立路边的一座天然观景台,俯瞰山下密集壮观的红梯田。所谓红梯田,是梯田水面被红色浮萍覆盖而成,这种浮生植物常在水面上铺满一片,幼时呈绿色,秋冬时节染成血红。
老鹰嘴也是相对小众的日落摄影点,本打算在那里守到黄昏,无奈扛不过悬崖上的狂风。遂决定原路返回,回到坝达景区观景台与游客大军会合。抵达时距离日落还有接近两个小时,观景台前排几乎已无虚位。
一起等待日落的自驾夫妇对我手里的登山杖十分好奇,一番打听之后,信誓旦旦地说次日一定也要下到梯田里走一遭。也许是徒步路上看尽梯田百态,万里无云的日落并未给我带来期待的高潮,只觉寒风瑟瑟,饥肠辘辘。
普高老寨观日出。 (丁子凌/图)
虽然徒步时经过不少哈尼族村寨,但只有在阿者科,才能看到原生态的哈尼民居蘑菇房。传统蘑菇房共两层加一层阁楼,底层蓄养家禽牲口、堆放柴草农具;二层住人,饮食起居都在这里;顶层则用于储存粮食,一端筑有露台作晒台之用。建造蘑菇房一般以石材做基础,土坯砖垒的墙身厚可达半米,茅草或稻草覆盖屋顶,草顶脊短坡陡。土黄的墙体配上深棕的草顶,远看恰如一朵朵菌脚粗壮的蘑菇。
村里60余栋蘑菇房得以完好保存,要归功于“阿者科计划”。2018年,元阳政府邀请中山大学研究团队以阿者科为试点,各派一位年轻的“旅游村长”驻村组织村民成立集体旅游公司。经营利润三七开,村集体公司留30%用于后续开发建设,另外70%全部由村民分红,根据每户村民的梯田耕种情况、民居保有情况、是否居住、是否在户等指标评估分配,这些指标正是“活态”的保证。除了分红,村民还可以在旅游公司任职、经营客栈餐馆,收入提高了,自然愿意回乡工作。
为了保护村寨和梯田,大家坚守四条底线:不租不售、不引进社会资本、不放任本村农户无序经营、不破坏传统。村民是梯田的一部分,是自然资源的拥有者,只有激发村民的主动保护意识,结合外来专家和管理人员的配合,才能找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之路。
云雾中的阿者科如世外桃源。 (丁子凌/图)
几年下来,“阿者科计划”已经走上正轨,旅行体验也刚刚好:清晰的路标,整洁的街巷,通俗的民族文化介绍,村民对游客既不冷落也不打扰的态度。广场告示板上清楚列出2月5日至9日的门票收入,最多的一天有六千多块钱。
在阿者科我又遇到前日一起等日落的自驾夫妇,他们在加拿大读书的女儿特意叮嘱一定要去阿者科,替她看看偶像朱一龙走过的地方。不过阿者科让这对夫妇更难忘的恐怕是,妻子深入梯田拍蘑菇房全景时,一脚踏空直接跪在泥水里,碰面时她正在村里用“山神水”冲洗衣服,我打趣说:“你昨天说要徒步,这不就实现了。”
阿者科门票背面的注意事项最后一条写着:“不要给村中小孩零食或财物,以免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我不知道孩子穿上民族服装给游客当模特来收钱,这算不算不劳而获。在距阿者科不远的爱春蓝梯田,我就碰到两个小姑娘,蓬头垢面,一身大红的衣服很喜庆,正因游客拍了照没给钱气鼓鼓的。
我问她们:“是大人让你们来的吗?”孩子摇头。
“那你们赚到的钱要给大人吗?”孩子再摇头。
“刚才那些游客怎么没给钱呢?”
年纪大一点的孩子说:“他们说没有钱,钱都在手机里,可是我俩又没手机。”说着悻悻地牵着妹妹收工回家去了,走出没多远,又回头冲我喊:“那你有钱吗?”
蘑菇房顶层的露台作晒台之用。 (丁子凌/图)
主动接触游客的孩子还是少数,更多的孩子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男孩儿赤着脚甚至光着屁股在梯田里玩泥巴,小姑娘聚在蘑菇房前跳皮筋,也有的沉迷手机无法自拔,和城里孩子没什么两样。我住的客栈房间窗户正对另一家客栈大门,门口台阶上永远蹲着一排埋头打游戏的孩子。最令我吃惊的是,一次搭当地面的,同车的三个十几岁的哈尼族小男生,下车后竟直奔一家彩票售卖点。
我在普高老寨住了两晚,刚到时停车场堆着高高的水泥,几乎挡住了寨口。两个身材矮小的妇女正把水泥往竹筐里装,一筐水泥压得结结实实,她们背起来转身往寨子深处走去。进寨的石板路湿滑不平,还是一大段上坡,我不禁为她们捏把汗。第二天出寨,水泥已经少了大半,到第三天离开时,水泥边又多出更大一堆红砖,还是那两个妇女在忙活——真正意义上的“搬砖”。
哈尼族妇女承担了许多脏活累活。 (丁子凌/图)
在元阳短短两三天,看到无数妇女操劳的身影。她们大多包着蓝头巾,穿朴素的深色衣裤,胶鞋或是雨靴上沾满泥巴,有些几乎听不懂普通话。当我以为这就是山里女人的宿命时,遇到了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从元阳老县城新街到新县城南沙,也得靠面的出行,凑满七人发车。我是最后一个上车的,坐到后排中间,旁边是个穿着民族服装的女子。司机帮副驾座位上四五岁的孩子系好安全带,我前面的三个游客都觉得这也太不安全了。
“请问这身衣服是哈尼族还是彝族啊?”我翻出在阿者科拍的一张照片,向身边的女子请教。一下打开了她的话匣子,从不同寨子的服饰差异说到赶集,从梯田的四季风光说到少数民族扶贫政策,滔滔不绝地回答我们几个游客的连环提问,谈吐间的自信大方明显不同于普通的当地妇女。
彝族的女性服饰比哈尼族更繁复。 (丁子凌/图)
山路过半,副驾的孩子突然哭闹起来,是晕车了。司机用哈尼话和云南话问他,他都不作声,直到我身边的女子着急地喊:“他听不懂。”原来那是她儿子,接着她用标准的普通话安抚起来。孩子还在吵,递给他塑料袋他不理,司机摇下车窗让他透气,他爬起身就要往外跳,吓坏了一车人,只得把车停到路边。
一个山里的孩子,听不懂当地话,晕车,娇气,大家都觉得奇怪。
重新发车后,孩子在母亲怀里慢慢睡着,车上的气氛又轻松下来。聊到兴起,重庆来的游客突然冒出几句乡音,谁料那位搂着孩子的母亲竟迅速切换到重庆话和她聊起来。她看着也就三十几岁的样子,却已经在重庆生活快二十年,老大都上中学了,这次带老二回娘家过年,当天是去蒙自坐火车回重庆。
在普高老寨等候日出时,当地妇女已经出门劳作。 (丁子凌/图)
下车之前,重庆媳妇用哈尼话跟妈妈通了个电话。我瞥见她的手机壁纸,那是一张穿着哈尼服装以梯田为背景的照片,像典型的游客照一样。也许她的孩子会长成地道的重庆娃,但我想她的根永远扎在哀牢山深处的哈尼梯田里。
丁子凌
编者按:周末徒步去!在露营、飞盘、自行车之后,一大批中青年近期开始沉迷“苦行僧”一般的徒步登山,用六七个小时的时间,带着满身的泥土野草气息,完成一次呼朋唤友的远足。这是年末涌动的运动新潮流,人们从一次户外中获取了什么?在我们的城市周边,有什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静远 彭俊):10月初,北京远郊的山林中已经有了浓浓秋意。近两年,户外徒步成为城市居民周末休闲的新选择。徒步运动一般是指在城郊或者山野间进行的中长距离走路锻炼,穿越的区域包括城郊、乡村、山地、丛林、沙漠、雪原、冰川、峡谷
徒步的好处有哪些?徒步鞋和登山鞋的区别徒步的好处有哪些?1、如今的上班族,在办公室基本都是坐一整天,容易导致腰部酸痛。适当进行徒步运动可以增强了对背部肌肉的拉伸,同时锻炼了脊柱的灵活性,还能改善因久坐而造成的腰部疼痛。2、徒步是一项非常温和
相关新闻--------------------------------------徒步的门槛很低,带够吃的喝的,穿一双舒服的鞋,就能完成一次徒步。不过,徒步登山的“圈层”是存在的:初学者在天雹水库等地就能打卡;中级玩家和徒步专家则有自己的
相关新闻-----------------------------------------------徒步和登山虽然门槛不高,并不意味着是无忧无虑的全民运动,社交网络的浪漫滤镜里,关于安全守则的讨论往往被省略掉了。而在很多业内人士的讲述中,
就在昨天(3月28日)2023佛山50公里徒步活动报名已经截止并于本周六(4月1日)正式开walk!不过“50公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个陌生的数字。以汽车为例,相当于100公里时速开半小时;以成年人为例,成人正常平均步行速度在5-7千米/小
现在的徒步爱好者越来越多。人通过徒步的方式,可以让长期久坐办公的人们,走进自然、融入自然,获得难得的放松,而行走于青山绿水之间,更是对压力的一种缓释。同时,在徒步的过程中,也可以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扩大了交际面,因此,徒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
来源:【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13日,2023“我要走”全国徒步联动日暨第一届长春莲花山徒步节活动在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浅山星空露营地举行。共有来自长春市各行各业的徒步爱好者2000余人参与当日活动,他们沿着浅山星空露营地徒步栈道行进,根据
在丽江和香格里拉之间,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裹挟着汹涌翻腾的金沙江,在此处汇集成久负盛名的虎跳峡。我们熟知虎跳峡,是因为它极高的落差和汹涌奔腾的江水。但在户外圈,这里的山谷中有着世界十大经典徒步线路之一的虎跳峡徒步线路。早在100多年前,美国探
我有很多想要走的地方,想要徒步的线路,要说中国的徒步线路在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非云南虎跳峡高路徒步线路莫属。因为“虎跳峡徒步线路”最先是由老外走出来的。在世界许多地方,人们或许不知道中国云南省,但却知道虎跳峡。从尼龙峡谷出来的巴士到德钦
虎跳峡是丽江的热门景点之一,也是去丽江必玩的景点,对于游客来说,可能跟个团,半天时间就把虎跳峡打发了,但是对于户外人士来说,虎跳峡还有一条不错的徒步路线,注意,千万不可错过。虎跳峡是中国最深的峡谷之一,峡谷长16公里左右,江流在峡谷内连续下
重播
云南秘境香格里拉徒步+虎跳峡徒步+尼汝村徒步+无底湖徒步+阿布吉措徒步6日深度旅游全攻略路线地图(原创)~【行程日程安排】:D1:丽江集合D2:丽江—【白沙古镇—中虎跳峡一线天景区徒步(香格里拉虎跳峡景区)】一哈巴村D3:哈巴村—【白水台景
我想大多数人都有个探宝的梦想,去去那神秘的未知处,寻求属于自己的机缘,戈壁寻玉自然也就让很多人向往!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我只想问一句你准备好了么?各式各样的石头满布戈壁滩 看似平坦其实凶险戈壁畅游戈壁滩即使在新疆也不是件容易的是,近水
今年65岁的刘阿姨说:“今年的日子很特殊,5月13日徒步节当天正好赶上我的生日,我打算带着家人和朋友一起参加活动,也给生日留下一个美好的纪念。每次生活报举办徒步节,我都会参加,我们有一个团队,有20多个爱好徒步的人,只要生活报一发布活动,我